找到相关内容314篇,用时34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禅宗唯识解

    顺势胜进,进而入道悟禅了。  (大珠慧海)初至江西参马祖(道一),祖问曰:“从何处来?”曰:“赵州大云寺来。”祖曰:“来此拟须何事?”曰:“来佛法。”祖曰:“自家宝藏不顾,抛家散走作甚么?我遮(这)里一物也无,甚么佛法?”师(慧海)遂礼拜,问曰:“阿那个是慧海自家宝藏?”祖曰:“即今问我者,是汝宝藏,一切具足,更无欠少,使用自在,何假向外觅?”师于言下自识本心,不由知觉。(《景德传灯录》卷六...

    萧永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292763926.html
  • 密传参禅要法

    慧思大师云:“道源不远,性海非遥。但向己,莫从他觅。觅亦不得,得亦不真。”此所谓求人不如己也。   佛法工夫,昼夜十二时俱是用工夫之时。若五更睡醒或清晨早起,如肯用工,工更加倍。要知平旦乃天地...止观之法,何必另佛法?   人于辞世时,若有定慧之功,必登极乐世界。但此妙法,全要在平日熟习。明哲谓世人终日昏散,临终何能定慧?学人终日定慧,临终何能昏散?若是临渴掘井,怎得济事?   佛法...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22233479855.html
  • 马祖的“即心即佛”思想

    上将“自心是佛”、“心外无佛”确定下来,打消心佛二分的观念。若向外佛,便是抛家舍业的颠倒人。所以马祖语大珠曰:“自家宝藏不顾,抛家散走作什么?我这里一物也无,什么佛法?”截断外之路,令识自家宝藏...卷六载大珠慧海禅师初参马祖时:  马祖问:来此拟须何事?慧海答:来佛法。祖曰:自家宝藏不顾。抛家散走作什么。我这里一物也无。什么佛。师遂礼拜。问曰:阿那个是慧海自家宝藏。祖曰:即今问我者是汝宝藏。...

    邱环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07/13491787037.html
  • 天台宗思想大纲

    」中,若依后世天台宗的五时教判说来看,般若经的提出,是为破除学佛者的执着心,不论是对四圣谛的执着,或是对自我的执着,佛法最深义是在得获世界最深智能,期与世界实相同合为一,而实相只是如如真实,若在佛者...修正自己对佛法的理解,佛法至为深奥,必须是在高度的智能观解下才能有所领悟,因此一般对佛法学习都有特殊的方式,必须让佛法者成就自己于某种境界之上才算学佛有得,这种境界便是在一知识与智能与能力与人格上的...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80047622.html
  • 天台宗学派纲要1

    深义是在得获世界最深智慧,期与世界实相同合为一,而实相只是如如真实,若在佛者心中有一丝毫作人成佛的执念,则不能得最真实的佛法,所以学佛者要建立空的智慧,但是,所谓空只是不执著,不是空无所有,一概否认,...让佛法者成就自己于某种境界之上才算学佛有得,这种境界便是在一种知识与智慧与能力与人格上的完全胜任才算真实,所以佛法的成就是极艰困的,历代高僧大德所穷思力索的便是如何佛法,然而,佛法本身内容是一种对...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23060581857.html
  • 善恭敬经〔文白对照〕

    多少。而善男子善女人教人佛法的功德,可就算不出来了。他们以慈哀的心,怜悯的心,不果报,教人一四句偈语,甚至教人证得阿罗汉果。   复作是念。以何方便令多众生。以此法施因缘力故。令得须陀洹果...女人等。于诸法中。或有渴仰敬重心相。惟有口言。为衣食故。为利养故。从贫贱中剃发出家。而作是言。我能为法。虽复彼等佛法。世尊。然彼众生无行法心。示下贱相。是人还起下贱之心。   这时阿难又向佛说...

    (隋)天竺三藏阇那崛多译 凡夫译

    |善恭敬经|

    http://www.fjdh.cn/article/2005/09/1023571245.html
  • 马祖禅风述略

    珠慧海初参祖,向马祖“佛法。”马祖曰:“自家宝藏不顾,抛家散走作什么?我这里一物也无,甚么佛法?”大珠慧海遂礼拜,问曰:“阿那个是慧海自家宝藏...其次,马祖又批评了佛教一般通行的“取善舍恶,观空入定”,向外佛法的修行方法,认为这种修行方法的结果远离“本来具足”的“自性”,...

    吕有祥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503461455.html
  • 郑和对南洋宗教的影响

    方向,由于信众对其有神密感的教法之崇信以及追求神通的欲望和心态趋使,信众对上师盲目跟从不理是正统传承与否唯命是从,大部份信众不佛法的了解,不心识的醒悟,只想借助上师灌顶施法的庇佑,寿,殊不知佛法重向自心,外在之祈求是无补于事,可是信众的无知,以偏想得正法,这种不正确的心态,致使求法的行为趋向于迷信的地步,如果不再如法引导,这非佛教之福,慎之为妙。  结 论  公元八世纪以前,佛教曾盛行...

    蔡明田 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325665771.html
  • 女人造口业、谤三宝的恶报

    劫比罗暗自思忖:我勤佛法,学业已经成功,现在应该前往波罗奈,亲近供养迦叶佛,以求解脱生死大苦;遂即起程。   大法师劫比罗来到波罗奈城时,其母亲去找他,说:“劫比罗!你是否已经摧伏迦叶佛的沙门弟子...明众典,堪作论师;我命终后,你于诸论场上都不会有任何疑难惧事。然而唯一要注意的是,迦叶佛的弟子——出家僧众,你千万不可跟他们辩论;因为‘佛学’深广难测,世论不能伏,俗智不能知;僧众一心修行,不名利。...

    昙影法师编著

    |口业|女众|三宝|

    http://www.fjdh.cn/article/2008/09/083540796.html
  • 学佛路上的善知识

    修法”利生,慈悲渡众的学佛者,基本上我们可以称为“善知识”。尤其强调“修心”,不妄起邪念,宁可弃“法”“心”,也不“贪法”。所谓修佛法,是修心,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而不是一般所谓修法修神通。所有的...干和尚,寒山拾得一般。(由此可知,现在世上自称“菩萨转世”的,难道你不觉得有问题?)   每一位精进的修行者,总是努力上佛法,才能下化众生,渡一切苦厄,并不太强调来历,或是修行上种种瑞相。“菩萨...

    药师山紫虚居士

    |善知识|皈依|

    http://www.fjdh.cn/article/2007/01/0920107570.html